中文版  |  English  |  管理员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安简介
惠安简介

  惠安置县于北宋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南望晋江县,西接泉州市郊,北邻仙游 县。辖有螺城、崇武、洛阳、肖厝等16个乡镇。惠安背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县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42公里,面积972平方公里,人口110万。

  由於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早在4000多年前,居住在崇武大山和东园音楼山岭的先民,就以渔猎为生;宋元时,惠安人已由海路与各地经商。明清两代,更以海 为田,开辟盐场。现原盐年量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而年产水品占全省第三位。由於靠海产螺,故惠安也称为“螺城 ”。惠安也盛产花岗岩,并拥有十多万名石雕匠及建筑工人,素有“石雕和建筑之乡 ”美称。

  惠安海岸线长141公里,沿海有大小港口14个,其中崇武港是历史最悠久的渔港和避风港;崇武古城是中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海滨石城,它建于明洪武廿年 (公元1387年)。惠安也拥有中国古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桥,它建于北宋皇五年(公元1053年)。

  惠安女极勤劳朴实,衣着服饰十分奇特而又绚丽多姿,已成为惠安独特的民俗风情,这些富有浓郁乡情的“渔文化”和“石文化”,常让人深深的陶醉其中。

  为了加强经济发展,肖厝于1992年正式挂牌建镇。它占地304平方公里,人口19万。肖厝镇也被规划为福建省的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基地。它的斗尾港被誉 为新的“东方第一大港”。1996年,肖厝已升格为区,脱离惠安县管辖;目前,肖厝引进大批海内外投资项目,也正在 加速建设基础设施。在不久的将来,肖厝区将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石油化工港口城市,屹立于湄州湾南岸,成为闽南另一颗明珠。

石 文 化

   惠安石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千年以上。根据记载,最早是在惠安涂岭龙头下闽晋安郡王林禄(卒于公元356年)墓前的石将军、石羊等,螺阳镇盘龙村唐 末王潮(公元869 - 898年)墓陵石雕群,北宋洛阳桥(1057年)的石雕群、南宋泉州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明初崇武城(1387年)。在这漫长的一千年间,惠安人已奠定了石 雕技艺的基础。清代,惠安石雕技艺突飞猛进,并创造出「圆雕镂空」雕刻法,将石头注 入了艺术的灵气和生命,尤其是龙与狮的石雕,形态神韵发挥到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如崇武五峰石雕匠宗师李 周的代表作,即是保留完美的福州于山法雨堂前的两根「李氏蟠龙」柱及福州鼓山涌泉寺正门的一对绣球狮(又称南狮)。清代的惠安石文化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灵 魂的龙和不屈不挠的狮子精神。值得惠安人骄傲的是清末惠安老字号石铺“蒋源成”的第三代传人蒋仁文以一套青石圆桌和镂花鼓椅在颐和园的工艺竞赛中,夺下 「石雕之冠」的头衔,轰动中国工艺界。从清代至民国初,惠安石文化已传播至台湾及东南亚各地,如台北龙山寺的一对「青龙」珍品,称为「翻天复地出蟠龙」石 柱及台南县龙海「白礁慈济宫」十根盘龙石柱,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天福宫(1839 - 1841年)的龙柱及石雕装饰物,由此可见惠安石文化已深深地影响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民俗文化建筑风格。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惠安人生活在这块质地坚硬异常的花岗岩上过着敲敲打打,钉钉锤锤的日子,与石头结了不解之缘,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工艺技术, 即指沉雕、线雕、浮雕、圆雕(包括镂空)、 影雕及微雕六类。影雕是惠安石雕的一个新品种,是石雕工艺的一大突破,故被誉为“石雕奇葩”、“中华一绝”。 石雕名匠主要代表为清初康熙至乾隆年间的李周、光诸年间号称“南匠”的蒋学心、蒋仁文、蒋瑞生(1920 - 1970年)、蒋丙丁(1910 - 1984年)、蒋水土(1934 - ),以及影雕新秀刘碧兰(1952 - )等。

  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大陆及海外百废待兴,惠安人又把握这种机遇,把石雕功夫用在盖房子,又磨练出十几万的建筑队伍及石雕艺匠能手,遍布中国大地各省市, 雕造出一栋栋各式各样风格的建筑物(尤其是石构建筑民宅)及赫赫有名的杰作,点缀着锦绣河山,吸引中外不少游客,如南京中山陵、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 园、北京人民大会堂的10根大石柱,毛主席纪念堂的44根大石柱,厦门集美学村的鳌园,福州五一广场毛主席巨型雕像、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井岗山会师纪念 碑、广东陆丰的玄武塔(后改称福星塔),厦门鼓浪屿郑成功塑像,湄州岛顶 峰妈祖塑像,青川藏公路纪念碑、海南省三亚市的鹿回头巨型塑像……,这些都是惠安艺匠所创造出来的光辉石文化的见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惠安石雕工艺品及石材企业纷纷林立,采用新科技设备,进行大量 生产,深受中外各地人民的欢迎,目前已将建材及石雕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在国际上享有“石雕与建筑之乡”、“石头王国”之美称。

惠 安 女


  惠安女除了特别吃苦耐劳外,其独特的文化,民俗及奇 装异服更闻名中外。千百年来,惠安女顽强保持自己特有的装束与习俗,是中国汉族中极为少见的,尤其是崇武镇,使人感到的气氛犹如踏入少数民族的地区。

  『封 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是概括了惠安女的特徵,以汉人的眼光来看,她们是一群穿戴鲜艳奇装异服的保守女子,她们对传统的忠贞,似乎比花岗岩还要坚 硬,她们的吃苦可媲美男人,无论家事、田事,粗活细活,惠安女都一手包办,毫不含糊,搬石头,锯木头,下海捕鱼,补破网,做买卖,穿着娇艳的服装,做着男 女平等的工作。她们面对生活很勤奋和拼搏,可是面对外人,却很害羞。

  惠安女一般都很早婚,婚俗也是非常奇特的,据说新婚的头一夜,新娘是 一定不能上床的,只能站在地上,床边过夜,待天一亮,鸡叫头遍就要往回跑,回到娘家生活。如若天亮走得迟了被村里人看见,是要被人耻笑一辈子的。此后,只 有过年过节或农忙的时候,要去夫家帮忙外,平日不得留住,一定要等到第一个孩子快生的时候,才能住在夫家,据说这种习俗是母系社会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