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本年度最重要,最轰动和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一项活动是“泉州百个家族移民东南亚族谱展”,它是本会庆祝85周年纪念的重点节目。这是我国首个大型族谱展,而本会则是宗乡会馆中首个主办此类大型展览的团体。

本展览是我会与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并由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承办。展览选用41个族姓的百部族谱,除了记录有家族兴替迁徙、 家规族约、风俗习惯等,还记载了海外移居地、婚姻、家庭、繁衍状况以及两地家族关系,内容翔实丰富。并配合展出若干图版和资料,生动形象地介绍泉州历史、 族姓来源和名胜古迹,可谓图文并茂,是个难得一见的展览。
本展览于2009年10月27日下午假图书馆16楼观景台举行隆重开幕礼,由国家发展部暨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女士主持开幕仪式。当天下午图书馆16 楼冠盖云集,来宾衆多,我们摆了120多张椅子,座无虚席,挤挤一堂,场面热烈。重要的来宾包括了我会会务顾问连荣华国会议员,老会长张文元先生,宗乡总 会秘书长林方华先生,各泉属会馆的主要领导等;尤其难得的是许多德高望重的乡贤前辈也都出现在会场,这令我们感动不已。傅部长在她的开幕演词中说:这个展 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翻阅、審查族谱的机会,这肯定会增加我们对族谱这种文献的认识,有助於我们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促使我们更重视自己文 化的“根”。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历史:家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我们才会更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才会对未来更具信心与期望。谢会长在致词时则说:先辈远渡重 洋,到新加坡扎根,披荆斩棘建设新家园,但对于祖先的足迹,许多年轻人连说出祖籍都有困难,他希望移民后裔都有寻根的渴望。
由知名学者王连茂先生主讲的第一个讲座“祖先的足迹 – 泉州人从哪里来?”在29日下午二时半在国家图书馆五楼演讲室举行。王先生担任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长达十年,现为该馆名誉馆长。他是闽南史的专家, 对于闽南人移民海外的课题更是深入研究,颇有心得。当天下午出席听讲的来宾出乎意料的踊跃,将近一百五十人,原订的演讲室已不够容纳,图书馆当局临时提供 了一间大的演讲室并增添了临时座椅才解决了问题。据图书馆管理员说这种全堂爆满的情况是罕见的。王馆长的演讲十分精彩动人,内容充实,条理分明,语言风 趣,朗朗动听,偶而用闽南话举些例子,贴切窝心,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全场一气呵成,没有冷场。听众们也都集精会神,仔细聆听,两个多小时下来,没人中场 离席或沉沉欲睡。听众们的反应是对王馆长最好的肯定。
王馆长的第二场演讲于11月1日下午举行,讲题是“闽南方言趣谈:泉州人口中的古早话”。出席听讲的人士更加踊跃,大家都争着提前就座,以免向隅;演讲的 内容依然精彩,王馆长说泉州的古语是古代的普通话,但到了明,清时候,北方人就已听不懂泉州话了,因此他们戏称泉州话为“鸟语”。其实古代的泉州话,多数 是有字可写的,他举了好多例字,然后用闽南话念出,大家晃然若悟,意会到了就笑声连连,乐趣无穷。王馆长还说:泉州话有八音,用来念唐诗,音韵最到位,最 动听,接着王馆长以闽南话吟了一首李白的《赠孟浩然》,字正腔圆,端丽典雅,让许多老泉州惊喜不已,在本地确实难以听到如此纯正动听的闽南话。听王馆长的 演讲,真是种享受,谁还敢说闽南话粗俗,没文化?
王馆长的两场演讲无疑为本“族谱展”锦上添花,突出了本展览教育价值的分量。从各方的热烈反应和积极肯定,我们可以光荣的宣布这次“族谱展”是成功的,我 们成功的圆了一部分新加坡人寻根的愿望,找到自己祖先的足迹;我们更成功的唤起本地华社对族谱,家谱的兴趣与认识,为宏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可贵的贡献。